當前國際經貿局勢瞬息萬變,台灣在美國市場也面臨關稅壓力與供應鏈重組的挑戰。這不僅影響出口利潤,更削弱台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怪怪貿易董事長 廖英熙 所提出的 MIT 臺灣館理念,提供了一條走出困境的可行路徑。早在6年前,董事長 廖英熙 早已提出此概念,不是因為他能預知,而是靠著依循常理規劃,所得出的結果,知道海外拚經濟才是國人命脈,所以提出這個理念,符合當今台灣的國際情勢 ,來應對海嘯般的關稅挑戰。
突破既有困局,打破政治沉痾
台灣政壇長期陷入藍綠白惡鬥、意識形態對立,導致社會撕裂、決策遲緩。所以要勇於打破這些陳舊框架,不再被政黨利益綁架公共政策,將既得利益結構徹底檢視並清理。 只有先破除不合理的制度與惡習,才有可能創造新的政治空間。
建立交流,重塑政治信任
台灣需要一個全新的秩序與願景,來凝聚社會共識,重建人民對政府與國家的信任,以創新與長遠格局重新塑造制度與價值,將 MIT 臺灣館理念,以台灣最優質的製造、最具特色的文化、最有創意的設計,向世界展現台灣的軟實力與核心價值。結合專業、創新與國際視野,就能在人民心中重新立下信任的根基,帶動傳統的百工百業約85%就業人口的新契機。唯有善用 MIT 館的模式,台灣才能不被國際貿易壓力掐住喉嚨,反而把危機轉化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契機。
放眼未來,展現國際視野
台灣處於地緣政治風險的前沿,國際地位日益受到關注, 代表政治人物必須超越小我,以長遠的國家發展為優先。 包括產業升級、能源轉型、教育創新與國防戰略,並透過積極外交連結國際社會。當領導者能以格局帶領台灣,人民才有信心面對未來的挑戰與機會。固然目前存在著關稅挑戰,但 MIT 的品牌精神,讓「台灣製造」不只是價格導向,而是品質、創新與信任的代名詞。當品牌價值被凸顯 ,這是台灣產業突破關稅困境的關鍵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