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高科技電子靶及空氣槍建立前置射擊訓練之做法及要點-石錫卿 著 2024/09/23

高階空氣软槍暨多功能電子靶系統作為前置射擊訓練之做法

壹、前言

國防院於今(2024)年初發布「2023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指出:保護軍民關鍵基礎設施、戰力保存以及分散式指管成為台灣防衛韌性首要目標。而借鏡俄烏戰争及以哈戰争的經驗教訓,為達成防衛韌性之目標,全民國防政策的落實與否,將是當中不可或缺之關鍵因素。

臺灣因地理環境特殊,四面環海,境内高達三分之二面積為山地與丘陵,致地峽人稠。另隨著城市開發,軍隊駐紮地與百姓住宅區毗鄰,導致訓練場地與設施籌建不易、環保噪音與跳流彈等危安因素所衍生之居民陳抗等問题,皆限制國軍訓練模式與強度,致相關戰訓作法無法與時俱進,屢遭詬病。

拜我國工業科技及生產材料的研發進步,提升了高階空氣軟槍(因其可供軍警進行高強度之仿真實戰訓練及競技使用而稱之,又稱BB槍)的製造技術,射擊功能幾乎接近真槍,若結合多功能電子靶,作為實彈射擊訓練前的前置訓練器材(PST Pre-shooting Trainer) ,將有助於大幅度提高射擊訓練效益

 

貳、前置射擊訓練效益

軍隊傳統訓練方式著重效果,而不計時間、人力及資源投注等成本,往往因為訓場資源有限,而忽略成本效益考量,若能善用高階空氣軟槍及多功能電子靶系統(以下簡稱射擊前置训練器材 PST),不僅可簡化靶場、械彈管理程序、勤務及警戒人力派遣等繁雜問題,籍實地操練提升官兵之體能戰技,包括肌肉記憶、射擊姿勢、接戰技巧、戰鬥流程與戰鬥間各種狀况處置要領,更可以強化戰場情境壓力之調適能力,俟各相關技能熟練後,再進入實彈射擊訓練階段,不僅活化訓練模式、更能降低實彈訓練風險,且可以提高官兵的訓練意願與效益,實在是方便、低成本、高效益,一舉多得。僅就高階空氣軟槍結合多功能電子靶作為前置訓練之效益摘述如后:

一、基本射擊前置訓練

基礎能力是一切戰技能否發揮之關鍵,而戰技則依賴基礎能力之訓練堆疊而成,無法一蹴可幾,因此需循序漸近,不可急功冒進,以免欲速則不達,反而弄巧成拙,運用前置射擊訓練器材,將可生動擬真達成各項基礎能力之培訓。

    (一)射擊技巧訓練

藉由高階空氣軟槍的機械性能與重量特色,進行瞄準圖、扣引扳機、呼吸節奏、穩定度及射擊姿勢等技巧訓練,轉化成正確之肌肉記憶與技能,達到熟悉射擊技巧之目的。

  (二)步槍歸零訓練

步槍兵為普世軍人之第一通用專長,步槍射擊技術之良窳,攸關戰力發揮與否,而歸零技巧正是奠定精良射擊技術之基礎。考量射擊場地及彈藥因素受限,可運用高階空氣軟槍之特性,熟悉彈著點位置與偏差量調整,達成瞄準點與彈著點一致之歸零目的。

            (三)應用射撃訓練

隨著戰場環境及戰術戰法的演變,城鎮作戰已是現代戰争中不可避免之場景,而近接戰鬥(CQB)更是關鍵戰法,其中因應城镇地形地物變化而演進之快速反應射擊、戰術障礙射擊、壓力下射撃、人體部位射擊、非慣用手射擊及手、步槍轉換射擊等應用射撃技巧更是近接戰鬥過程中殺敵致勝之要素。

在訓場資源及危安因素等考量下,善用射撃前置訓練器材,作為實彈應用射擊前之前置訓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益。

二、戰鬥射擊前置訓練

戰鬥射擊包含建制武器實彈射撃、狀況處置及戰鬥指揮等三要素,因此進行實彈戰鬥射擊訓練前,善用射擊前置訓練器材進行接戰程序與要領(警戒掩護及隊形)、應用射擊、戰鬥間狀况處置要領等訓練,俟各種相關技能及程序熟練後,再進入實彈訓練階段,不僅活化訓練模式、更能降低各種危安因素,提高官兵的訓練意願及效益,一舉多得。

   (一)近接戰鬥訓練

近接戰鬥強調速度反應及戰鬥衝擊力,成員必須熟悉個人的任務分工、空間走位、戰鬥流程、彼此相互支援與狀況處置的節奏快慢順暢,上述各項作法皆無法在未熟悉前即以實彈進行訓練,以免衍生安全後遺。因此善用射擊前訓練器材進行相關訓練,可達到熟能生巧、應變制變之目的。

   (二)野地戰鬥訓練

野地戰鬥(野外地形戰鬥)亦是地面作戰主要場景,雖然作戰方式有別於城鎮作戰,惟由於地形遼闊、地形地物多變、道路、湖泊溪流及山林植被散佈其間。因此實彈戰鬥射擊前亦可運用射擊前置訓練器材,熟練接戰程序與要領(警戒掩護及隊形)應用射擊、戰鬥間狀況處置要領等技能,亦可收熟能生巧、應變制變之目的。

三、全民國防訓練

「富國强兵、寓兵於民、民力即國力、民強則國強」,全民國防係強化臺灣防衛靭性之要件,充分武装全體國民的抗敵意志及培養戰鬥技能,達到全民皆兵、勝兵先勝之戰略態勢,使敵人不敢輕越雷池。

強化防衛韌性除了在無形戰力上,灌輸國民抗敵及保家衛國的憂患意識外,更應在有形戰力上提高國民的實戰技能。台灣是禁槍的社會,不允許私人擁有槍枝,更遑論培養射擊能力,若等到臨戰動員再進行相關訓練,將因訓場資源排擠、缓不濟急、為時過晚。

步槍射擊技能是戰力發揮之基礎,因此要達成全民備戰之目標,運用射擊前置訓練器材使國民熟悉槍枝性能、操作與射擊技巧,實為滅少訓場不足及提升實彈射擊效率、減少彈藥浪費並確保訓練安全的有效做法。

 

參、前置訓練建議做法

一、軍訓教育訓練

軍訓教育制度已行之有年,軍訓教官之角色雖已轉型,惟負責全民國防教育卻是主要職責,其中學生實彈射擊更是責無旁貸之任務,學生實彈射擊成效良窳,關鍵在於學生能否有效突破心理障礙,即懼槍心理-步槍射撃時火藥產生之音爆與後座力引起之不舒適感。一旦上靶場射擊時,大多數皆盲目扣引扳機,將彈藥射擊完畢交差了事,除了空耗彈藥,稍有體驗而已,實談不上訓練成效。

全民國防政策之落實可從高中生軍訓教育為起點,除了強化心理層面之無形戰力,亦可藉由射撃前置訓練器材之運用,配合正式課程,社團或校外競技活動(全民國防教育協會),強化高中生之步槍基礎或應用射擊技能,熟能生巧後,銜接兵役期間之戰技訓練時,即可發揮應變制變之能力,一舉多得。

二、後備民防訓練

根據「全民國防兵力结構調整方案」,未来後備部隊將由志願役幹部暨編管後備軍人组成,負責城鄉守備、支援主戰與守備部隊作戰及災害防救任務;另民防系統由保安警察、地方政府轄屬民防團隊、替代役男所組成,任務是支援軍事作戰、搶救災害等勤務,確保社會持續運作。

依據該方案上述兩單位將是現役部隊之應援兵力,無法迴避應有之戰技訓練,否則將因戰力不足,淪為無效兵力。因此在現役部隊(主戰與守備部隊),面臨訓場資源不足之困境下,如何執行後備民防部隊之訓練任務,將是戰力能否發揮之關鍵。

根據任務特性量身定製所需之訓練計畫,運用射擊前置訓練器材之高仿真、低訓練成本、安全性及設置簡易等特性,配合任務地點與設施,實施實戰化訓練,發揮熟能生巧與應變制變之訓練效益。

三、戰備部隊訓練

體力是戰技的根源,而戰技則是戰鬥的基礎,沒有戰技就無法遂行戰術作為,更遑論支持國家戰略規畫。當前國軍演訓常遭批評為作秀,即是因為訓練場地不足,連帶造成訓練強度不夠致體能不良、戰技生疏所致。就以軍人最基本之射擊訓練為例,居民常以靶場噪音及跳、流彈等問題為由,在民意代表的炒作附和下,阻撓部隊射擊。常此以往,軍人連最基本的戰技與武器操作都閒置生疏,往往只能臨陣磨槍,無法將平日勤訓精煉之成果展現在戰術作為上,遑論臨戰克敵致勝。

若能参考歐美軍隊作法,採用前置訓練器材,置重點於肌肉記憶、接戰程序及戰鬥流程(隊形)等步驟,待熟練後再到靶場及戰鬥射擊訓練場,施以實彈射撃訓練,在「熟能生巧」下不僅能彰顯訓練成放、提升訓練強度,更能累積訓能及活化訓練模式,如此即使在面對戰爭考驗時,亦能靈活運用平時厚植之訓能、臨戰應變,達到克敵致勝之目標。


聯絡資訊

  • 本會地址:50952 彰化縣伸港鄉中華路1001號
  • 電話:04-799-7000 林秘書
  • 行動電話:0967-009-000
  • Line ID:0967-009-000
  • E-mail:ndea.roc@gmail.com

為發揚全民國防意涵,集合國內各產業領域之專業人士成立本會,整合國內資源,以親近民眾、寓教於樂等方式主動與協助相關單位推廣全民國防教育,定期辦理各項活動、訓練、講習提升國人全民國防認知與防衛意識,落實全民國防理念為宗旨。


臺南市全民國防教育協會

中華民國全民國防教育協會

中華民國全民國防教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