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主動權:在軍事行動中,主動攻擊能奪取戰場的主動權,限制敵人的行動自由。例如,先發制人的攻擊能打亂對方的部署,削弱其進攻能力。
「攻擊是最好的防禦」強調的是 主動性 和 預防性 的策略,其目的是化被動為主動,削弱威脅,並以最快速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
烏克蘭抗俄戰爭經驗顯示,敢戰能戰,才是追求和平的憑恃 ,綏靖主義(appeasement)只會助長侵略者的氣焰,根本無法遏止侵略者的野心。
威懾理論(即說服對手最好不要發動戰爭)和贏得戰爭的需要(防止對手佔領台灣),表明台灣有形的軍事能力和無形的抵抗意志對於防止中國對台灣的攻擊同樣重要。
台灣從烏克蘭要學的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在攻擊發生之前先做好充分的凖備,讓對方不敢來侵犯你,因為侵犯你付出的代價太大。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如果台灣受到像烏克蘭同樣攻擊的話,大部分台灣人都會像烏克蘭人那樣站起來保衛家園,這是人的本性。如果台灣做好自己的防衛工作,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的話,中國攻台的時間表就會往後推,如果一直不斷往後推,台灣就能避免戰爭的發生。